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北岛书屋 > 其他类型 >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完结版小说全章节目录阅读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完结版小说全章节目录阅读

真威武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袁老太笑眯眯地说:“我家酱油用完了,想借你家酱油用一用,明天打了就还你。”借酱油?李书萍看着笑容和善的老人家,要是以前,有人跟她借酱油,借盐巴,她肯定就立刻答应,并说:“说什么还,一点酱油而已,拿去用就是了。”但是现在嘛……“行,我去给你拿。”李书萍转身进了厨房。李老太脸上的笑容一滞,竟然没说,“一点酱油还什么。”李书萍拿了酱油递给袁大娘,这酱油是她新打的,满满一瓶,炒菜用了点,还有九分满呢。“谢谢你呀书萍,我在面里倒点,就给你还回来。”袁老太拿着酱油瓶子,弓着背离开了。春宝妈“啧”了一声,看着拿着个瓶子回家的袁老太,咒骂道:“又让着个死老太婆占到便宜了。”春宝就笑,“妈,人家又没占我们家的便宜,你生什么气?”春宝妈狠狠揪着手里的葱...

主角:刘琴刘勇   更新:2025-04-09 10:5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琴刘勇的其他类型小说《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完结版小说全章节目录阅读》,由网络作家“真威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袁老太笑眯眯地说:“我家酱油用完了,想借你家酱油用一用,明天打了就还你。”借酱油?李书萍看着笑容和善的老人家,要是以前,有人跟她借酱油,借盐巴,她肯定就立刻答应,并说:“说什么还,一点酱油而已,拿去用就是了。”但是现在嘛……“行,我去给你拿。”李书萍转身进了厨房。李老太脸上的笑容一滞,竟然没说,“一点酱油还什么。”李书萍拿了酱油递给袁大娘,这酱油是她新打的,满满一瓶,炒菜用了点,还有九分满呢。“谢谢你呀书萍,我在面里倒点,就给你还回来。”袁老太拿着酱油瓶子,弓着背离开了。春宝妈“啧”了一声,看着拿着个瓶子回家的袁老太,咒骂道:“又让着个死老太婆占到便宜了。”春宝就笑,“妈,人家又没占我们家的便宜,你生什么气?”春宝妈狠狠揪着手里的葱...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完结版小说全章节目录阅读》精彩片段


袁老太笑眯眯地说:“我家酱油用完了,想借你家酱油用一用,明天打了就还你。”

借酱油?

李书萍看着笑容和善的老人家,要是以前,有人跟她借酱油,借盐巴,她肯定就立刻答应,并说:“说什么还,一点酱油而已,拿去用就是了。”

但是现在嘛……

“行,我去给你拿。”李书萍转身进了厨房。

李老太脸上的笑容一滞,竟然没说,“一点酱油还什么。”

李书萍拿了酱油递给袁大娘,这酱油是她新打的,满满一瓶,炒菜用了点,还有九分满呢。

“谢谢你呀书萍,我在面里倒点,就给你还回来。”袁老太拿着酱油瓶子,弓着背离开了。

春宝妈“啧”了一声,看着拿着个瓶子回家的袁老太,咒骂道:“又让着个死老太婆占到便宜了。”

春宝就笑,“妈,人家又没占我们家的便宜,你生什么气?”

春宝妈狠狠揪着手里的葱,“看到这种不要脸的人占到便宜,我心里就是不痛快。”

她们一家刚搬来的时候,这个袁大娘是第一个跟她们打招呼的,也是对她们最和善的,还以为她是个好人。

没想到却是个笑面虎,不知道被她占了多少便宜。

春宝妈看着李书萍进厨房的背影,觉得她就是曾经的自己,不过她应该会比自己还惨。

因为她一看就是个面皮薄的,不知道要被袁大娘占多少便宜,被这大院里的人欺负多久才能变成一个泼妇。

在这大院里做一个友善宽厚的人,是要被欺负死的,只有变成一个泼妇,让人知道你不好惹,才能生存下去。

春宝妈也是这么过来,想她以前脾气多好的一个人,现在一天要骂三次街,骂的话都能不重样,连面相都变了。

袁大娘拿着酱油瓶子进了自家厨房,她儿媳妇黄琼花正在煮面,“快把酱油瓶子递给我。”

黄琼花眼睛一亮,把还剩一半的酱油瓶子递过去,“还真借到了呀。”

袁大娘拔掉酱油瓶子的塞子,接过自家的酱油瓶子,就把借来的酱油往瓶子里倒。

“那个李书萍一看就是个不好意思拒绝人的,我一问他就借了。”虽然没说不用还,就算没说,自己不还,她应该也不会主动问。

黄琼花看着自家已经快倒满的酱油瓶子,“妈,是不是够了,倒多了人家该说了。”

“倒满,倒满。李书萍一看就是个面薄的,就算倒多了她也不好意思说,只有吃哑巴亏。”这种人的便宜最好占了,还能占得久。

酱油瓶倒满了,黄琼花从婆婆手里接过,笑得见牙不见眼,“这个月又不用买酱油了,过两天妈您再问她借油,咱们家这个月的油钱就又省了。”

“成。”袁大娘塞上酱油瓶子的木塞,“我先去把酱油还了。”

菜炒好了,李书萍把锅里蒸好的饭端了出来。

“书萍,谢谢你的酱油,我给你放台面上了啊。”袁老太站在厨房门口,顺手把酱油瓶放在台面上。

李书萍看了一眼,端着饭说:“放着就行。”

林小玉来厨房端菜,遇到袁大娘又喊了一声:“袁奶奶。”

“妈,有大葱炒鸡蛋?”看到金黄的炒鸡蛋,林小玉眼睛一亮。

李书萍:“你不是最爱吃大葱炒鸡蛋吗,妈特地给你炒的。今天买菜买晚了,没买到肉,明天妈再做锅包肉给你吃。”

她记得锅包肉也是女儿的最爱,但家里其他人都不爱吃酸甜口的菜,所以她也没做过。

林小玉:“谢谢妈。”

想起自己曾经觉得妈偏心,林小玉觉得自己没良心,妈哪里偏心了,妈可都记得她爱吃什么呢。

母女二人的晚饭是炒白菜和大葱炒鸡蛋,就着蒸得刚刚好的米饭吃得喷香。

而18号院的林家却还在开家庭会议。

林永年:“现在你们妈闹脾气不在家里了,咱们家的吃饭问题还是要解决一下,我提议从今天开始,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一人一天轮着煮饭。”

从嫁进林家张娇就没煮过饭,现在听到要让她和刘琴轮着煮饭,她心里是不乐意的。

可不乐意归不乐意,她们一家三口要吃饭,总不能天天在外头吃吧。

都怪她那婆婆非要闹,搞的她们辛辛苦苦上一天班回来,还要煮饭。

“煮饭没问题,但谁买菜呢?”刘琴问。

“老二媳妇儿你在供销社,买菜方便,以后就你每天下班了,从供销社把菜带回来。”林永年理所当然地道。

刘琴撇嘴凭啥因为她在供销社上班,每天的菜就要她买。

“买菜的钱怎么算?”林建设提出问题,既然让他媳妇儿买菜,买菜的钱怎么算,自然也要问好。

林永年白了林建设一眼,一点菜钱也要斤斤计较,他和刘琴都是拿工资的,把菜钱出了又能怎么地?

“以后菜钱我出,但是我现在身上没钱了,这个月菜钱你们两兄弟就平摊一下,下个月开始就我来了。”

张娇:“爸,你的钱呢?”

刘琴:“大哥他们可多一个孩子呢。”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张娇无语地看着弟媳,“俊俊才三岁岁能吃你多少菜,一个孩子你都计较。”

她就没见过这么抠门儿的人。

刘琴翻了个白眼,“既然说平摊,那就是要公平,你家本来就多了一个人,我还每天要帮忙买菜回来呢。”

按理说,还该给她一点买菜的辛苦钱才公平。

林永年皱眉,“什么你家我家的,咱们都是一家人!”

他没想到,就一个买菜平摊菜钱的小问题,都能闹出矛盾来。

刘琴别开脸,觉得自己被凶了。

“爸你的钱呢?”林国栋皱着眉问,按理来说爸妈离婚,钱应该平分,他爸身上不至于没钱。

林永年含糊道:“你妈不是问老二要转工作的钱吗?我都给你妈了。”

林国栋和张娇瞬间黑脸,给了老二媳妇那么多彩礼好下车钱不说,竟然还帮老二出了转工作的钱!

张娇忍不了了,“爸,我当年跟国栋结婚的时候,你们给的彩礼400百,下车钱20,国栋的工作也是机械厂招工,他自己面试进去的,你和妈都没帮忙。你们给了刘琴888的彩礼,200下车红包不说,还给老二出转工作的钱……”

林建设听着心里不舒服,直接打断她的话,并且怼道:“我爸愿意,你管得着吗?那都是我爸的钱,又不是你的,对别人的钱占有欲别太大。”


“我们三个大男人哪里会做这些。”林永年说得理直气壮,“人刘琴才嫁进门儿,更没有刚进门就做家务的道理。”

李老太冷笑,“就我贱呗,是你林家的老黄牛、佣人,即便我都被气进医院了,也要留着我回来收拾呗。”

“你……”林永年一时语塞,“谁把你当老黄牛当佣人了?这些活以前不都是你干的,也没听说你抱怨过半句,人刘琴一进门,你就有怨言了,你就那么讨厌人刘琴吗?”

林永年觉得,她是因为不满意刘琴这个儿媳妇儿,所以才会这样?

他就没觉得, 人刘琴有哪里不好的,对他这个公公也挺尊重。

这个死老头可真会转移矛盾,她明明说的是他们的问题,她进医院了, 他们都要把活留着回来给她干,这明明是她跟他们几爷子的家庭矛盾,他却转移成了她和刘琴的婆媳矛盾。

“我不是讨厌刘琴,我是把你们几爷子看透了。这些年我要上班,家里洗衣做饭也是我,带孩子也是我,家里这些活,我不干,小玉不干就没人干。你们爷子没有半点感恩我为这个家的付出,反而还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呀!”林永年粗鲁的打断她的话,“哪家不是女人做这些事?小玉一个丫头本来就该勤快些,现在不在家里干活,以后嫁出去了在婆家懒,人家不得说我们当爸妈的没教好?”

李老太满脸失望地看着林永年,她竟然还妄图能跟他说得通。

林永年又开腔,“而且,你现在又不上班了,全家就你一个吃闲饭,这些活你不干谁干?”

李老太气得浑身发抖,抓起桌上林永年的水杯,就往地上砸,“我是吃闲饭的,我是吃闲饭的……”

她一边说,一边拿着客厅里一切能拿到的东西往地上砸。

“我是吃闲饭的!我是吃闲饭的!”

上辈子“吃闲饭的”这四个字,几乎跟随了她后半生。

她没有工作,不挣工资,没有退休金,即便帮孩子们带大了孩子,即便住在儿子家,也在做家务。可不管是在老头子,还是在儿子儿媳嘴里,她都是个吃闲饭的,也是遭人嫌的。

因为是吃闲饭的,她不能表达任何不满,她不能有任何挑拣,更没有资格在任何事情上,发表任何意见。

被儿子儿媳当面说了是吃闲饭的,还要挤出笑给他们赔笑脸。

她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辛辛苦苦一辈子,怎么就成吃闲饭的了!

林永年不知道这死老婆子又发什么疯,眼瞅着她要摔暖水瓶了,连忙抱住她。

“李书萍你又发什么疯!又想挨揍了!”

林小玉吓坏了,怕她爸打妈,连忙丢下书,抓着她爸的手,“爸,你不能打我妈。”

“这又是咋了?”院儿里的邻居听见动静,都跑过来聚在林家门外。

林永年还没开口,李老太就坐在地上,拍着自己的胸口大哭起来。

“啊呃呃呃,啊……”

哭声悲恸,仿佛有天大的委屈一般,真是闻着心酸。

“妈,妈……”林小玉抱着妈一起哭。

林永年看懵了,这个老太婆自己发疯,还先哭上了。

“林永年又打书萍了?”王大妈挤进厨房,愤怒地瞪着林永年。

果然狗改不了吃屎,男人就改不了打老婆!

“我、谁打她了,是她自己突然发疯。”林永年冤枉极了,他还没动手呢。

李书萍满脸是泪的瞪着林永年,“你没打,说出的话,却能杀了我啊。”

“我自从嫁进你林家,孝敬公婆,为你生儿育女,家里家务一把抓,还要上班。家里家外还有儿子女儿,让你林永年操过一点心没?油瓶倒了你林永年都没扶过一下。 我不是不上班的,我跟你一样,我也是上班的,我是制衣厂的七级车工,一个月拿八十块钱的工资!”

“现在我为了老二能结婚,我把我工作让给了老二,在这个家里,在你林永年嘴里,我李书萍就是吃闲饭的了!”

“我是吃闲饭的啊,我李书萍吃他林家的闲饭了啊!”李老太用力拍着胸口,泪如雨下,撕心裂肺。

“不是我说,老林你这话就不对了,即便国栋妈现在没工作了,但是这家里家外也是她一个人操持,还带着孙子。你们下班回家,就有热饭吃,每天都有干净的衣服穿,有干净整洁的家住,你怎么能说人是吃闲饭的呢。”跟林永年同是一个车间的焊工老刘不赞同地看着林永年说。

老刘媳妇也没工作,嫁给他就在家里操持家里,生养儿女,现在孩子都成家了,他也从来没说过他媳妇是吃闲饭的。

“就是,人书萍辛辛苦苦为你们家付出了多少,你竟然说这样的话,真的是太伤人了。”赵大妈愤慨地瞪着林永年。

王大妈更是指着林永年的鼻子道:“林永年要说对这个家的付出,书萍跟你比起来,是只多不少。前二十多年,她又上班又带娃,还要干家务,你妈生病那半年,也是书萍请了几个月端屎端尿照顾,给她老人家送的钟。”

“你林永年又做过什么?就上个班儿,回家就当大爷坐着等吃等喝,你有什么资格说书萍是吃闲饭的?”

林永年:“我……”

“老林你就别再狡辩了,赶紧跟你婆娘道个歉。”

“就是,赶紧道歉吧,人家书萍把你几爷子照顾得舒舒服服的,还成你们眼里吃闲饭的了。”

林永年被邻居们说得没法了,只得忍着气,低头认错道歉,“老婆子是我错了,我不该说你是吃闲饭的,对不起,你别生气了。”

他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跟人道歉,他希望李书萍能见好就收,别蹬鼻子上脸。

李老太抬起头,狠狠地瞪着他,他认错认的是他不该说她是吃闲饭的,但是她知道,他心里还是这么认为的,也不会变的。

毕竟在往后的很多年,他也没少说这几个字,更觉得她是在靠他养,靠儿子们养。

她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其实孩子们对她的态度,完全就是因为受了林永年的影响。

他就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付出,觉得她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对她说话也是那种不耐烦和教训的口气,说她这里做得不好,哪里做得不对,从来都不会不避着几个孩子。

孩子们也都是跟着他有样学样,两个儿媳妇又跟着孩子们学,毕竟当儿子的都不尊重自己的亲妈,当儿媳的又怎么会尊重呢?

“你没错……”李老太摇着头说,“是我错了,错在我当初眼瞎嫁给了你林永年,自甘下贱给你老林家当佣人当老妈子。”


听见这话,顾振远便皱起了眉,“不见。”

顾母面色一沉,“咋,你以后就打算这么单着了?”

这都离婚三年了,儿子还是一个人,作为一个母亲,她还是希望儿子能找一个,再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的。

前儿媳结婚没几年就被查出来生育有问题,振远跟她结婚十几年也没个孩子,早些年查出来的时候,出于私心,她不是没提过,让儿子顾振远离婚重新找一个。

但被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还说,他这辈子可以没孩子,但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跟罗绮离婚。

可三年前不知道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一向对妻子很好的振远,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婚,不管罗绮怎么哀求挽回都没用。

出于对自己儿子的了解,顾母知道她们之间一定出了很大的问题,不然儿子不会这样决绝,但不管她怎么问,他们两个都不说。

顾振远:“单着也没什么不好的。”

余老太太语重心长地道:“这人身边还是要有一个,知冷知热,相互扶持,相伴到老人才好。不然等你退了休,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多孤单呀。”

顾母赞同点头,还嗔怪地瞪着儿子。

“我现在忙,没时间考虑这些,手上的案子一大堆呢。”顾振远找起了借口。

“交给手底下的人去办呀,你们刑侦队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顾母心里清楚,儿子这就是在逃避。

没跟罗绮离婚的时候,他还没这么忙,离了婚就恨不得从早到晚都待在局里了,一个星期不着家,都是常有的事儿。

“振远回来了。”厉老爷子和顾父从楼上下来,也解救了被母亲催婚的顾振远。

“历叔叔……”

“饺子来了。”保姆把两盘满满的饺子端上桌。

顾父看着端上桌的饺子问:“下午还包饺子了?”

保姆笑着说:“是振远打包回来的。”

顾父看了儿子一眼,招呼老友动筷,“老历快尝尝这饺子,能让振远这小子打包回来,味道肯定差不了。”

历老爷子笑着说好。

顾父夹起一个饺子送进嘴里,头一歪“嗯”了一声?

“这饺子你是在哪儿买的?”

顾振远:“玉凤路附近的小摊上买的。”

顾父又吃了一个饺子, 品味着说:“一个小摊上的饺子都有这样的手艺,这摆摊的怕不是什么百年老店的传人。”

顾母也吃了一个,也一脸惊艳地点着头说:“味道确实好。”

“玉凤路是吧?”历老爷子问,“改天我也让人去多买些回来,放在冰箱里冻着,每天早上煮着当早餐吃。”

顾振远点头,“玉凤路梨花巷的巷子口。”

顾父对老友道:“不用那么麻烦,直接让振远去买回来就行了。”

余老太太:“那多麻烦振远。”

顾振远摇头,“不麻烦。”

顾父直接发话,“你明天下班回来的时候,再去多买些,给你厉叔叔和余阿姨送去。”

“好。”

余老太太:“麻烦振远了。”

三轮车骑到大院门口,李书萍就下了车,把车上的东西,一样一样的往院儿里搬。

这个点儿,大家都在吃晚饭了,有的一家人坐在屋里吃,有人端个碗坐在门口,一边跟邻居闲聊,一边吃。

崔娟子就是个爱边吃饭边跟邻居聊天的,正跟袁大娘的媳妇儿黄琼花聊来着呢,就看见李书萍提着两个桶进院子了。

这么快就收摊儿了?

两人对视一眼,肯定是生意不好,所以摊儿才收得这么快。


下午五点半,林永年和林国栋带着俊俊回了家,两人神色疲惫,脸色也很难看。

今天整个厂里都在议论林永年离婚的事儿,还有好事的当面调侃,他们这辈子都没这么丢人过。

“老林,书萍搬走了,让我把钥匙给你。”王大妈见他们回来了,就走过来了,把李老太让她转交的钥匙给了林永年。

林永年看着绑在红绳上的钥匙,有些恍惚。

“愣着干什么,快接着呀。”王大妈催促。

林永年这才伸手接过。

林国栋冷笑,“我妈装得还挺像,连钥匙都不要了。”

今天在厂子里丢了人,林国栋心里对李老太的怨气非常大。

“装,那个装了?”王大妈没好气地怼道,“你妈是真不想跟你们一家子过,不想伺候你们了,今天搬家置办了全套的新家具。”

要真的是装,谁会花那么多钱置办新家具。

林国栋:“不是王婶,我妈怎么伺候我们了?你这话说得也太难听了。”

“你们家饭谁做的?衣服谁洗得?菜谁买的?卫生谁搞的?”王大妈接连发问。

“……”林国栋一噎,很快就解释道:“那是我妈不上班了,家里就她没事做,这些事情她不做谁做?我们都要上班的。”

王大妈笑了,“你妈上班的时候,这些事你们谁又做过?”

林国栋:“……”

“还我妈怎么伺候我妈了呢?”王大妈学着林国栋说话的语气。

林国栋的脸霎时间涨得通红。

“你们这个家,没了书萍,我就看你们能过成啥样。”王大妈说完转身走了。

林永年脸都黑了,“肯定是你妈跟你王大妈说,咱们这个家,没了她不得行。说得好像咱们这个家就全靠了她李书萍,就她付出得最多,最辛苦,没了她咱们这个家就得散一样。”

“我非要让你妈看看,没了她,咱们这个家照样过得好!”林永年拔高音量冲着王大妈的背影说。

下午六点半,林小玉抓着书包的袋子,站在23号院大门口,做了两个深呼吸,刚要进去,一个比她高大的人就从里头跑出来,撞的她摔了一个屁股蹲。

“哎哟……”林小玉痛呼出声。

那人见撞到人了,扭头看了她一眼,就又拔腿跑了。

就是这一眼,也让林小玉看到了撞自己的人是谁。

是这一片很有名的混混秦野,大家都叫他野狗,据说他爸给起名秦野狗,但上户口的人觉得野狗不好听,就给他把狗字去掉了。

(秦野:感谢户籍公安。)

“臭小子,别跑……”一个浑身酒气的中年男人追了出来。

跑到门口他就跑不动了,扶着门框喘气,看到地上的林小玉,就问:“野狗呢?”

林小玉有些好怕,干咽一口,指着巷子右边结结巴巴地说:“往、往那边跑、跑了。”

“该死的狗杂种,回来了我非打断他的腿。”男人咬牙切齿地咒骂。

李老太下午在供销社买了菜和米面,还买了一个煤油炉子和一个煤炭炉子,煤炭炉子烧水煮饭,煤油炉子炒菜。

饭已经快蒸好了,菜也办好了,就等孩子放学回家炒了。

李老太站在厨房门口看了看天,“平时这个点,也该到家了啊。”

李老太拉上厨房的门,打算去大院门口看看。

还没走拢,就看见了一步三回头的女儿。

“小玉,看啥呢?”

“妈。”林小玉快步跑到李老太面前,“没看啥呢。”

李老太朝门口看了一眼,明显看到一个男人坐在大院的门槛上。

母女二人进了屋,林小玉看着崭新的家具,兴奋地说:“妈,你全买的新家具,还有书桌。”

林小雨摸着书桌,她在家里都没有书桌,平时写作业都是在饭桌上写。

书桌是房子窗户下的,光线好。

李老太看女儿这么高兴,心里也欢喜,“以后你看书写作业,就在书桌上写。”

“对了,还有衣柜。”李老太拉着女儿的手往里走,拉开隔断的帘子,指着双开门的大衣柜。

“左边放的我的衣服,右边放你的衣服。”

林小玉拉开衣柜,就看见自己不多的衣服,整整齐齐地摆在衣柜里,她的衣服终于不是全部堆在床上了,她也有衣柜了,虽然是跟妈共用的。

“真好。”她说。

李老太摸着衣柜说:“这衣柜确实好,才二十五块呢。”

也就是衣柜后面有个不平的坑,根本不影响用。

林小玉说的并不是衣柜,而是搬出来真好,她有了自己的书桌,还有了可以放衣服的衣柜。

“你写作业,妈去炒菜。”李老太拍了拍女儿的肩膀,就去厨房炒菜了。

林小玉看着身后的双层架子床,用手摇了摇,很结实的床都不会晃,比她在家里和三哥睡的床好。

林小玉在床前看了一下,就去书桌前写作业,她白天在学校写了一些,并没有多少。

林小玉写着作业,闻着饭菜香,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

她妈在厨房煮饭,她在写作业。

以往放学回家,妈都是让她去厨房帮忙,要不就是把爸和哥嫂换下来的脏衣服洗了。

她都是吃完晚饭才能写作业,写一会儿爸妈就说灯开着费电,让她早上早点起来写。

她只有早上,早点去学校写。

林小玉正回忆着,一张满是皱纹的脸,突然出现在窗户前。

“啊……”她吓得大声尖叫。

“怎么了?”李老太拿着铲子从厨房里跑出来,就看见袁大娘站在自家窗户前。

不用说,肯定是她站在窗户前把小玉吓到了。

袁大娘:“书萍啊,不好意思哦,我看你家闺女在写作业,就站着看了一下,没想到把你家闺女吓到了。”

“小玉别怕,这是一号房的袁奶奶。”李老太跟女儿介绍。

林小玉深吸一口气,起身打招呼,“袁奶奶好。”

“诶,乖。”袁大娘笑眯眯地看着林小玉,一脸的慈爱,又跟李老太说,“书萍,你家这闺女长得真好,又乖,回家就写作业,学习成绩不差吧?”

李老太一脸骄傲地道:“不差,回回都是年纪前二十。”

“那可真是好,不像我家那孙孙,学习一塌糊涂,回回不及格。”

“大娘,你有啥事儿吗?”她从一号房走过来,应该不是特地来看小玉的吧。

袁大娘:“我家酱油没了,想借你家酱油用用。”

春宝妈站在自家厨房的窗前,看着对面五号房,跟帮自己洗菜的女儿周春宝说:“又开始了,这个不要脸的死老太婆又开始了。”


王大妈眉眼弯弯,“你李婶想买些家具。”

何帅:“可以呀,我们厂正好有一批有瑕疵的家具,要低价处理,上头正让我们号召自己的亲戚来买呢。”

“别看是有瑕疵的,但用还是一样用,价钱便宜一半呢。”何帅看着李老太说。

李老太:“那可太好了,还让我捡着便宜了。”

“走,进去选。”

何帅领着两人进了厂子,李老太挑了一张一米五的上下床,上层窄点有一米二宽。

一个双开门的衣柜,一套桌凳,一张书桌,一个五斗柜,一个洗澡洗衣服用的大木盆。

架子床和衣柜稍微贵一点,但比市场价也便宜不少,加起来花了一百二十五。

李老太加了五块钱,厂里的车可以直接送到家里去,何帅跟着一起送货。

李老太和王大妈也挤上了货车,坐着一起回去。

货车路过18号院的时候,李老太让停了车,和王大妈一起下车。

李老太和王大妈一起把两个大包袱从家里搬了出来,又用钥匙把门锁上。

“书萍你这是要搬家了?”赵大妈从家里走出来问。

李老太点头,“是呢。”

“要搬哪里去?”赵大妈走上前,一起住了几十年的老家妹,要搬走了, 还真是舍不得。

“就23号院,有空了去找我玩儿。”

赵大妈皱眉,“怎么搬到哪里去了?听说那个院儿里的人可都恶得很。”

李老太:“这不是住房紧张吗?能租上那个院儿里的房子都还是我运气好呢”

“要是在那边受了欺负,就回来找我们,我们去跟你撑腰。”赵大妈特别仗义的拍着胸脯说。

李老太心中一暖,“行。”

赵大妈说要过去帮忙,但货车挤不下了,她就让李老太她们先走,她走路过去。

货车停在23号院门口,动静引得院儿里没班上没学上的大人小孩儿,都跑了出来看热闹。

“货车,好大的货车。”

“上面都是家具。”

“全都是新家具。”

孩子们围着货车跑,叽叽喳喳地叫着。

大人们的目光,则是带着探究,审视,极个别也带着羡慕和嫉妒。

“姑娘,你今天就搬来了呀?”昨天说过两句话的白发大娘,笑着跟李老太打招呼。

李老太笑着应了一声,又冲着其他邻居道:“我姓李,叫李书萍,我还有一个女儿叫林小玉在上学,以后跟我一起住这里,还请诸位邻居多多关照。”

今天搬过来了,还是要跟邻居们打个招呼。

这新搬来的都笑着打招呼了,23号院的邻居们也笑着跟她打了招呼,客套了两句。

李老太也知道这些邻居的姓名。

李老太和王大妈一起,把两个大包袱先从货车上下了下来,拿进屋里。

何帅和开车的司机在外头下家具,23号院的邻居们,也就站一旁看着,也没一个人主动上去搭把手。

李老太和王大妈放下东西后就出来帮忙,家具下到一半,赵大妈来了,也加入了进来。

李老太和王大妈抬着桌子搬进屋,赵大妈跟在后头提着两个凳子。

“这23号院儿果然是名不虚传,你家具这么多这么重,这些邻居连个搭把手的都没有,就干站着看热闹。”赵大妈小声吐槽道。

李老太不在意地道:“人家跟我无亲无故的,帮忙是情分,不帮忙是本分。”

她觉得这没啥好说的。

王大妈:“话是这么说,但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嘛。你像我们院儿里,但凡来了新人搬进来,那个不去问一声需不需要帮忙的。”

“就是。”赵大妈点头附和,又看着李老太道,“你这个人一直就是个老好人,性子又软。到了这里,可别再看到别人有要帮忙的,就冲过去帮忙了。要多几个心眼儿,别吃亏被人占了便宜。”

李老太知道她们都是为她好,才跟她说这些话。

她以前确实是这样,一直都是别人眼里的老好人,特别怕得罪人,也特别怕跟人有矛盾。

不管是跟家人还是跟邻居同事,她都是这样,上辈子也没少被邻居和同事占便宜吃亏,背地里更是没少被人说窝囊。

她以前都用吃亏是福来自洽,但上辈子她饿死在养老院,子女不孝,无人送终,可见这吃亏不是福。

吃亏分明就是,你自己的福气都被别人吃没了。

重活一世,她绝对不会再活得像上辈子一样窝囊!

“我晓得 ,我肯定不会让人占我便宜。”

王大妈和赵大妈却不太信,以前她们也没少说她,她每次也都是知道了,以后肯定不会让人占便宜了。

但上回赖老太让她把裁好的衣服,拿到厂里去给她车一下,她还不是拿着去了。

被领导发现,还挨了批评,临把工作转给林建设前,还在厂里丢了个人。

“看见没,都是新家具呢,这女的挺有钱呀。”新嫁进23号院的新媳妇儿王桂香,倚着大院的门框嗑着瓜子,冲身边的刘明香说。

住在23三号院的,基本上家里都是没有双职工的,大多家里都只有一个人有工作,而且也没 几个是正式工。

王桂香和刘明香就都是没有工作,只有在家里,接点糊火柴盒的散活做的。

刘明香阴沉着脸吐掉嘴里的瓜子皮,“也不知道这人是什么来头,改明儿去18号院儿打听打听。”

家具都搬进屋里,上下床也安装好了,何帅和司机就要走。

李老太叫住他们,“别走,咱们一起去国营饭店吃午饭,赵姐和王姐也一起。”

“不用了, 我们回厂里吃,我们厂里管饭。”何帅不想李婶破费就笑着拒绝。

李老太:“厂里的饭哪里有国营饭店的好吃。”

“真的不用了,我们得赶紧回了 ,厂里说不定还用车呢。”说完何帅就和司机师傅一起走了,李老太拗不过他们,只有把人送到了大院门口。

等货车开走了,李老太就看着王大妈她们说:“你们跟我一起去吃。”

王大妈:“谢了你的好意,你知道的,我要回家给孙女煮饭。”

她孙女在读书了,中午要回家吃饭。

赵大妈:“你知道的,我也要回家给孙子煮饭。”

李老太:“……”

没人跟自己一起去国营饭店吃饭,李老太就自己去吃了碗牛肉面。

吃完就去商店,开启买买买模式。

李老太在家和商店之间,跑了三四趟趟,才将东西都买齐。

看着床上铺好的新棉被,还有已经挂上用来做隔断的帘子,李老太满意的点了点头,从今天起,这里就是她和小玉的新家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