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为了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最终在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结束。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保卫了人民的安全。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一一位非常厉害的狙击手,他的名字叫张桃芳。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发生在凡尔登。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这场战役大多数为炮战,3月初,德军在马斯河地区开展了大血战。

2、被称为“绞肉机战役”的是哪个战役?

被称为“绞肉机战役”的是一战时期的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和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在索姆河进行了会战,这场战役双方投入兵力都达到了百万。

在一战之前,战争的胜负和双方投入的兵力有关,所谓的“人多力量大”。不过进入20世纪之后,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更多的是火力,人的因素退居到次要位置。这种情况下,战法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不能再使用之前的那种兵对兵、枪对枪、甚至是肉搏的作战,这是很不人道,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当时作战双方的武器都已经很先进,有了马克沁机枪,有了坦克、巨炮,双方的实力是相当的。这种情况下,完全靠士兵战壕作战,前线冲锋,结果造成大量的伤亡,据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数十万人死亡。而因为双方力量一样,就造成谁也战胜不了对方,一直僵持着,旷日持久,造成了更大的伤亡。

3、历史上哪个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西移,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它像一颗伸出的利牙,对深入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形成严重威胁,德、法在这里曾有过多次交手,但德军皆未能夺取要塞。如果此次德军能一举夺取凡尔登,必将沉重打击法军士气。同时,占领了凡尔登,也就打通了德军迈向巴黎的通道,占领了巴黎,法国就不攻自灭了,剩下的英、俄两军就不足为惧了。

4、二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次战役?

“凡尔登战役”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之称。战役中,法军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

5、凡尔登战役为何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是从1916年的2月21日到12月19日,法国和德国为争夺凡尔登地区而进行的多次战役的总称。这场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役。


一战开战之初,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知道战争必须速战速决,企图在开战后集中优势兵力6周内击败法国,然而开战不到三个月,交战双方都耗光了所有的弹药库存,英法联军国力雄厚,顽强抵抗。而德军又是东西线两边作战,沙俄在东线与德军也是胶着之势,一旦战争陷入僵局,德军双线作战必败无疑,因此必须放手一搏,寻求一丝生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德军计划的一场突袭应运而生,然而谁也没料到这场突袭竟然变成了绞肉机。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打了三个年头之久,德国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随着德国总参谋埃里希·冯·法金汉的上任,德国的作战计划得到了新的调整,法金汉认为,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先将法国踢出局外,剩下的英国和俄国没有多大的威胁。如何才能将法国踢出局外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法国的血放干,法金汉曾公开叫嚣:“要让法国把血流尽”。

为重击法军,德军于同年1月在西线实施一系列佯动。凡尔登距法德边境50公里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为双方必争之地。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法第3集团军(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由F.埃尔将军指挥;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2/3)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凡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凡尔登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 在战争持续的十个多月的时间里,德国兵力从18个师增加至50个师,兵力占整个西线总兵力的一半,法国先后投入兵力70多个师,兵力占法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这场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力200余万。

凡尔登战役由时任德军总参谋长冯·法金汉于1915年一手策划。由于凡尔登位于默兹高地,坐落在德国通向巴黎交通要道之上,亦是巴黎的门户。鉴于此,法金汉认为如果能拿下该地,德军就能长驱直入巴黎,进而拿下战争的胜利。 然而德军方面似乎误判了法国的抗战热情和决心,凡尔登所在的默兹高地,是高卢一族的发源地,无论是战略地位还是民族情感,法军自然要在此殊死一搏,所以双方都对此战略要地十分重视,都准备血战到底,这也为后来的凡尔登绞肉机埋下了伏笔。

1916年2月21日,德国皇储亲率大军进攻凡尔赛,集中1200门大炮对法军阵地进行9小时的连续炮击。发射100万发炮弹,两天之内推进5公里,第三天法军放弃第二道防线,德军本来攻势正猛,奈何天意难违,2月份的默兹高地天降大雪,不单单迟滞了德军步兵的推进,也阻碍了德军炮兵的移动。在历经多次炮击之后,凡尔登前线的地面已是崎岖不平,降下大雪之后,地面更是变得泥泞不堪。要知道,当时的火炮还没有二战那样的机械化程度,而缓慢移动的炮兵在这般情况下,也根本跟不上步兵的推进速度。于是乎,德军就这样暴露在了法军的炮火射程当中。

同时,法军利用唯一一条还能与后方联络的公路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之后被称为圣路),在一周之内向凡尔登前线及时地输送了19万人员和2万多吨物资,使得法军能够有足够的兵力固守要塞。在这之后的十个月时间里,德、法双方就在这片狭小的战场中展开拉锯战,直至当年12月德军退回到战役开始时的战线。至此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彻底失败,凡尔登袭击战失败。 此次战役双方共投入军队239万多人,死亡75万人,其中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这一场战役不仅没有使得法军“流尽最后一滴血”,反而使得德国自身陷入绝望当中。在这之后,德国渐渐失去战场上的主动权,国内也开始出现反战浪潮。 两年之后,即1918年,前线德军不堪后方动乱,无心恋战之下选择与法国求和。这第一场波及世界各大国、影响以上亿生灵的浩劫就此写上终章。

凡尔登战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6年,西部前线的战火继续延烧,在凡尔登区区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场战事已经延续了三个月,史无前例的惨烈牺牲不断吞食著战士们的生命。死伤人数将近10万人。 德军的攻击,已经开始动摇了法军的斗志。德军指挥部判断出这个区域中的一个破绽,有机会可以突破僵局,一起跟随着部队,死伤惨重的“绞肉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