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一台手术,他被大明子民拥护了

《一台手术,他被大明子民拥护了》内容精彩,“爱打赌的饺子”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吴子山洪武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一台手术,他被大明子民拥护了》内容概括:不知不觉之间,已是暮色昏沉的傍晚时分“小姐,小姐,你快着点儿”小丫鬟杏儿急吼吼的闯进了闺房,“吴先生已经来了,正和老爷夫人在小花厅叙话,酒宴都已经摆好,你怎还没有装扮好?”其实闰小姐早就装扮整齐,就等着吴子山来呢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心上人,闰小姐就心如鹿撞,总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整整一个下午,她都在精心装扮,梳了又梳洗了又洗,光是衣裳就换过好几套,眼巴巴的等着吴子山过来好不容易等到吴子山......

作品试读


在上一次战斗当中,虽然明军取得辉煌战果,甚至缴获了蒙古人的一面军旗,但成虎臣却身受重伤,这对于军心士气是个不小的打击。

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必死的成虎臣竟然生龙活虎的出现在战场上,士气顿时高涨,明军一鼓作气直接就把城头上的敌人赶了下去,暂时稳住了局面。

吴子山却惊的目瞪口呆。

正常情况下,做过开颅手术的患者至少需要静养七天,若是情况严重还需要一个月左右的后续治疗,若是彻底恢复则需要更长时间。

但这个成虎臣刚一醒过来就直接上了战场。

这个成虎臣真不是一般的猛人,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纠纠铁汉。

趁着敌军退却打扫战场的间隙,吴子山赶紧跑了过去:“成千户,你刚刚做完手术,正应该好生休养,真的不适合……”

“军人自当以身许国,战事紧急,哪里容的慢慢休养?”

这话说的确实慷慨豪迈,但他终究只是血肉之躯,无论什么样的猛人铁汉都经不起这么折腾。

吴子山还想劝说他回去休养,成虎臣却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这种情况下,我还能静养吗?”

吴子山顿时无语。

残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若不是成虎臣及时出现鼓舞了士气,这一战的胜负还很难说呢。

“你叫吴子山是吧?”

“是。”

“好医术。”即便是救命之恩,成虎臣也只是淡淡的赞了一声“好医术”,似乎那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很随意的解下腰里的大带,双手捧着递给吴子山:“这虎纹嵌玉带乃是晋王殿下所赐,今赠于你,也算是全了救命之恩。”

巴掌宽的虎纹嵌玉带看似华贵,其实并不是特别值钱,仅仅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情况下,只有建立殊功之人才会得到这样的赏赐。当年的徐达徐大将军,就有一条规格更高的龙纹紫金腰带,那是朱元璋的钦赐之物。

吴子山看了看成虎臣,默默的接过了这条象征着功勋的虎纹嵌玉带。

“全军休整,今夜子时出城偷营。”

当成虎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仅吴子山惊的目瞪口呆,连身为监军的高福高大太监都傻眼了:成虎臣刚刚做完开颅手术,正是急需休养之时,能够出现在战场上鼓舞一下士气已经是极限了,竟然还要带兵出去偷袭敌人的营地。

虽说军人是“以身许国”,但这也太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了吧?

“虎臣老弟,你得好好的养一养身体啊。”身为监军的高福高大太监亲眼目的了成虎臣脑壳被凿开的情形,最清楚他的伤势到底有多么严重:“真的不能再打了。”

“不打不行啊。”成虎臣遥望着正在退却的敌军,面色铁钢铁一般坚毅,“敌军势大,明日必然还会发动更猛烈攻势,死守就是等死。”

“唯有今夜偷袭敌军营寨,方可展现军威,让敌人不敢肆无忌惮的攻城。”成虎臣说的果断决绝掷地有声:“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成虎臣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再厮杀冲锋了。

高福高大太监下意识的看了吴子山一眼,分明就是希望他劝说成虎臣。

吴子山顿时心领神会,正要上前说几句,成虎臣却摆手笑道:“吴郎中,你能凿开脑壳救我的命,这份医术简直闻所未闻,就算称一句神医也不为过。只是这两军交战之事,你真的不懂,也就不必再劝了。”

“你有如此神乎其神的医术,正可以医治伤兵救治士卒。军中正缺少你这样的郎中,速速去救治受伤的兄弟去吧。”

战争状态下就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切的一切都必须为了最终的胜利服务,根本就不需要商量,也不需要征求吴子山本人的意见,因为这是征调的命令,必须服从。

救死扶伤本就是医生的天职,被征调成为军医救治伤兵本身是战争的一部分,没什么好说的。

吴子山扛起医药箱退了下去,直接来到后营开始和军医们一起,救治受伤的士兵。

遥望着西边天空的那一大团通红如血的火烧云,成虎臣脸上的坚毅神色慢慢退去,有些无奈的说道:“高监军,这城恐怕是守不住了。”

从一开始,身为监军的高福高大太监就知道这个结果:仅凭区区几千紧急调拨过来的士卒,就想守住这座孤城,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好在他们的使命从来就不是守城,而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只需守住七天,晋王殿下就会率领主力大军赶来增援。到时候四面合围中心开花,必然可以全歼敌军。

可惜的是,战斗比预想当中的更加艰难,仅仅才过去了一个昼夜,这支精锐的军队就已经死伤惨重甲破刀残,守七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明明知道守不住,却不得不继续坚守:这是军令。

军令如山,不得违背。

身为大明帝国的军人,可以战死沙场,可以马革裹尸,却绝不能违背军令。

“能守多久算多久。”身为监军的高太监反而显得很轻松,笑呵呵的说道,“什么时候咱俩实在守不住了,被鞑子一刀砍去了脑袋,也算是对得住晋王殿下了。”

“若是今夜偷营得手,或许可以拖延几日,若是偷营失败,恐怕明天就守不住了。必须尽快部署巷战事宜。”到了这个时候,成虎臣的脸上多了几分忧虑的神色:“只是这城中的几千户百姓,怕是要遭受刀兵之灾了。”

一旦城池被攻破,必然要打一场巷战。

血腥惨烈的巷战对于攻守双方而言,都是一场可怕的噩梦,但巷战本身除了证明防守方的坚韧顽强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无论巷战打的多么惨烈,都改变不了什么,但却不得不打,谁也不敢下达全城百姓撤离的命令。

按照大明朝的军事制度,擅自下达集体撤离的命令等同于丢城弃地,可以不论对错不问缘由就地执行军法,不仅要枭首示众还要夷灭三族。

这种极度僵化的制度确实可以防止地方官“临阵脱逃”,逼着他们拼死一战,但是在大明朝晚期,却造成了很多惨剧的发生,当然这是后话了……

小说《一台手术,他被大明子民拥护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