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现代言情《民国我继承了北洋》,由网络作家“袁恪汶”近期更新完结,主角袁恪汶张孝准,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东洋人狼子野心,他们支持炮党,就是想要炎黄乱起来这样的话,他们才会有机会狠狠的从我们身上咬下一块肉来,甚至灭亡我们,吞并我们”袁恪汶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民国:我继承了北洋袁恪汶》第4章免费试读袁大头现在虽然位极人臣了,甚至于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天下第一人但他也有自己的苦恼,那就是后继无人虽然他现在才52岁而已对于一个政治人物而言,这才正值壮年但是,袁家据说有一种可怕的诅咒那就是袁...

民国我继承了北洋

在线试读

“东洋人狼子野心,他们支持炮党,就是想要炎黄乱起来。
这样的话,他们才会有机会狠狠的从我们身上咬下一块肉来,甚至灭亡我们,吞并我们。”
袁恪汶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民国:我继承了北洋袁恪汶》免费试读袁大头现在虽然位极人臣了,甚至于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天下第一人。
但他也有自己的苦恼,那就是后继无人。
虽然他现在才52岁而已。
对于一个政治人物而言,这才正值壮年。
但是,袁家据说有一种可怕的诅咒。
那就是袁家的男丁,活不过六十岁。
袁大头的很多长辈,或者同族中人,都是不到六十就死掉了。
这也就让袁大头有一种紧迫感。
如果这诅咒是真的的话。
那么,他最多还能够再活八年了。
可这么点时间,够他的儿子们成长起来,继承他的基业吗?现在看到二儿子袁恪汶的转变,让袁大头忽然有一种后继有人的感觉了。
那么,对于袁恪汶,他自然要大力培养了。
要不然,他辛辛苦苦一辈子打下的基业,岂不是要拱手让给外人吗?“恪文,你对现在的时局怎么看?”袁大头忽然问道。
袁恪汶一愣,但随即还是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爹,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南方那帮家伙,分明就是想要利用爹,让爹去当这个恶人,逼迫清帝退位。
同时,又不想遵守承诺,不愿意让爹当大总统。
所以,祖大炮才在金陵当上大总统,为的就是想要造成既成事实,让爹妥协退步。
哼!他们打的倒是一手好算盘!”袁大头冷哼一声。
“这是自然。
他们完全就是痴心妄想!我们的手中,掌握着全国最强大的军队。
把我们惹恼了,直接派遣军队南下,打垮他们就是了!但列强的态度,非常重要。
东洋人,可是支持他们的。”
袁大头皱了皱眉头。
炮党的背后有东洋人的支持,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甚至于他们起家的时候,就是得到了东洋人大量的资金支持的。
“爹,东洋人的态度,并不重要。
其他的列强,可不想炎黄再这么乱下去了。
只要我们能够拿出横扫六合的气势,快速稳定炎黄的局面,列强就会站在我们这边的。”
袁恪汶一脸的肯定。
或许,炮党的某些人也是真心希望炎黄能够强大起来的。
但袁恪汶知道,那终究是少数人而已。
炮党很多人,都是投机者,为的还是一己私利。
等到炮党胜利,掌握了大权之后,很快就腐朽了,连根子都烂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炎黄怎么可能强大得起来啊?与其这样,还不如由北洋来掌控炎黄。
尤其是今后袁恪汶成为北洋之主的情况下掌控炎黄。
这样的话,他也能够让炎黄朝着他预定的方向发展,才能够让炎黄真正强大起来。
袁大头对于自己这个二儿子,突然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觉。
原本他以为,袁恪汶只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感兴趣,没想到对当今局势分析起来,也同样头头是道。
一时间,这让袁大头看向袁恪汶的目光,更加的慈爱了,颇有一种将袁恪汶当做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的感觉。
“爹,各国驻华公使组成的公使团当中,以日不落帝国公使朱尔典为首。
而您和朱尔典公使相交莫逆,只要有他襄助,各国公使就不会因此而发难的。”
袁恪汶侃侃而谈。
他知道,想要袁大头支持他,就必须要改变袁大头对他的看法才行。
只有这样,他的目的才能够实现。
“爹,列强各国,除了东洋帝国之外,在乎的是在炎黄的利益。
只要我们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支持他们。”
袁大头点了点头:“那东洋帝国呢?东洋人狼子野心,他们支持炮党,就是想要炎黄乱起来。
这样的话,他们才会有机会狠狠的从我们身上咬下一块肉来,甚至灭亡我们,吞并我们。”
袁恪汶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毫无疑问,东洋帝国绝对是炎黄近代史上,最为穷凶极恶的敌人。
如果说其他的列强,在乎的是炎黄的市场和特殊利益的话,那么东洋帝国,他们的目标就是灭亡炎黄,吞并炎黄了。
明治维新以来,东洋帝国先后打败大清帝国和沙俄帝国,国力大增,成为新晋列强。
加之距离炎黄更是近在咫尺,对炎黄的威胁自然也最大。
只要一想到东洋帝国对炎黄带来的伤害,几千万同胞的鲜血和哀嚎,袁恪汶就恨的咬牙切齿。
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让这一切在东洋帝国本土重演,让整个东洋帝国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袁大头对于袁恪汶的回答,非常的满意。
对于袁恪汶投笔从戎的想法,更是非常的支持。
“恪文,你今天的回答,我很满意。
你想要投身行伍,我也大力支持。
那么,你打算去哪支部队?”袁大头笑着问道。

小说《民国我继承了北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