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时间孤岛

《时间孤岛》,是网络作家“钱思远齐亚秋”倾力打造的一本奇幻玄幻,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我对太阳活动周期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形成机理——”“我认为这些现象对于理解太阳磁场的演化过程至关重要,而且它们对地球的空间环境有直接影响,可能会影响到卫星通信甚至电网系统——”“我希望通过研究这一领域,为预测和最小化这些太阳活动对现代技术的影响做出贡献。”面试者答道。“你在本科期间参...

免费试读

清华大学的空间物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厅内,一年一度的喧闹如期而至……

会议室的西南角是一个大型升降式书柜,

上面放满了关于宇宙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书籍。

会议室中央是一张长桌,桌子一侧坐着三位面试官,

他们的前面摆放着学生的简历和相关的申请材料。

下午两点,春日里和煦的阳光撒了一地,让人心里暖暖的。

面试官为两位教授和一位实验室主任,他们穿着职业装,表情严肃。

张教授专注于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李教授是研究多维时空模型的专家,

他们两位都刚刚评上了长江学者。

实验室主任钱思远擅长空间仪器的开发,前年他刚入选千人计划,

但单就科研成果而言,大家都觉得他参评院士也是够格的。

正在被面试的是一位应届物理学本科毕业生,着装正式,

带着一丝紧张但又带有期待的表情,手中拿着一个文件夹,

里面装有他的成绩单,推荐信,以及之前做过的一些研究项目的报告。

“你能告诉我们你对天体物理学最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吗,以及为什么?”,

张教授提问道。

“我对太阳活动周期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形成机理——”

“我认为这些现象对于理解太阳磁场的演化过程至关重要,

而且它们对地球的空间环境有直接影响,

可能会影响到卫星通信甚至电网系统——”

“我希望通过研究这一领域,

为预测和最小化这些太阳活动对现代技术的影响做出贡献。”

面试者答道。

“你在本科期间参与了哪些研究项目,你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李教授继续提问。

“我在本科的第三年参与了一个关于空间天气的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地球磁层中的粒子行为——”

“我的主要贡献是帮助建立了一个数值模型来模拟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在不同太阳风条件下,

磁层中粒子密度和能量的变化。” 面试者答道。

“如果我们让你设计一个用于研究太阳耀斑的空间实验,你将如何设计它?”

实验室主任钱思远问道。

“我会设计一个搭载多种探测仪器的卫星,以便同时从不同波段观测耀斑——”

“这包括X射线望远镜、紫外线光谱仪和高能粒子探测器。

我希望通过这些不同的数据,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耀斑的释放过程和它们与太阳磁场的相互作用——”

“同时,我会考虑卫星的轨道设计,以最大化观测太阳活跃区域的机会。”

面试者答道。

……

“这届新人底子都还不错啊,哈哈。”

两位教授和钱思远终于完成了一下午的面试,正在边吃晚餐边商议最后的入围人选。

“还行吧,不过做科研一要有兴趣,二要肯吃苦,

要是还有那么一点信仰就更好了……”钱思远说道。

“哈哈,这是自然……”两位教授附和道。

经过综合考量,十名面试者最终入围实验室,成为正式的研一新生。

其中,学术素养最强的三名同学由钱思远亲自担任研究生导师,

参与实验室当前最核心的一个科研项目——

多维时空下的星际物理建模以及异质结构观测研究。

多维时空下的星际物理建模以及异质结构观测研究

是钱思远联合几位院士共同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虽然是联合申报,但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还是钱思远。

作为中国首批自主培养的博士生,

钱思远和他的博士同学们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些人可谓群星璀璨,但是钱思远无疑是闪耀着最特立独行光芒的那一颗。

他的工作时间往往由研究的节奏和灵感的到来决定。

他可能连续几天日夜颠倒地沉浸在实验或资料分析中,直到找到满意的结果。

在学术上,钱思远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在讨论会上直言不讳,不畏强权,也不迎合主流。

他对于自己的研究充满激情,总是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对于任何一项挑战,他总是迎难而上。

在日常生活中,他经常显得有些忘我,

有时候甚至会忘记一些社交礼仪,

但同事们都知道这是因为他的心思总是在科研上。

除了对科研的执着,钱思远还有一些独特的兴趣爱好,

比如他喜欢收集各种古董科学仪器,他认为这些仪器代表了科学的历史和发展。

在家中,他拥有一个小小的修复工坊,用来修复和保养这些古董仪器。

科研之余,他喜欢泡在自己的修复工坊里,制作或者修复一些小器件。

女儿钱若然小时候就经常溜进爸爸的修复工坊,

拿出一两个小器件当玩具玩,玩坏了再丢给钱思远。

钱思远对此毫不生气,因为这些坏掉的“玩具”一经他的巧手,

不一会儿就完好如初甚至有的时候“改造升级”一下,变得比原来更好玩。

“老师当年一定是发现了什么——”

“可惜自己当年学艺不精,没能将老师的理论框架和工程实践细节参悟透......”

“当年的爆炸,实验室内存放的所有科研资料灰飞烟灭,

只剩下自己的博士论文涉及的一些资料因为留在宿舍而幸免于难。”

“时间孤岛的相关观测数据、理论框架描述以及最关键的——”

“老师自己专门设计制作的实验仪器都因为尚处科研求证阶段而没有实验室以外的备份,

太可惜了......”

“等有一天,自己终于可以主导一部分强大的科研资源之时,

一定要复现时间孤岛的伟大发现......”

多年来,钱思远的脑海中总是时不时涌现出这些想法。

经年忘我的科研探索,别人只道是天赋与热忱——

殊不知——

恩师教诲未敢忘,遗志未酬意难平。

终于,在入选千人计划之后,

钱思远立即着手推进多维时空下的星际物理建模以及异质结构观测研究的项目课题申请。

想要争取更大的政策倾斜和经费权重,没有几位院士的支撑是不可能的。

犹记得申请这个项目课题的时候,从不喝酒,

也不喜欢应酬的钱思远主动组饭局,宴请领域内的三位泰斗——

张院士、李院士和赵院士——

“张院士,我敬您,您的能力和影响力在咱领域是出了名的,

我这次的项目若是能得到您的认可,我会感激不尽。”

钱思远端起酒杯向张院士敬酒。

“老李啊,你看我是不是上了岁数眼花了,

这是咱们认识的那个小钱给我敬酒了?”

张院士并未理会钱思远,转头问李院士,顺便夹了一小块金枪鱼刺身,

从容地放进嘴里......

“老张啊,小钱这几年成长了不少,可不能再开人家的玩笑啦——”

“哈哈哈,前几天小钱专门到我家里拜访,让我帮忙张罗今天请客的这件事,

人家孩子懂事了不少——”

“改天你去我家里,尝尝我刚弄到的今年的新茶......”

李院士一边与张院士对话,一边似笑非笑地瞄几眼钱思远。

“小钱啊,你的意思我们老哥几个都明白——”

“只是国家科研经费都要用到刀刃上,你的那个项目出发点是好的,

立意也很深远,但可能的风险与挑战比较大,

预计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不是很突出——”

“年轻人吗,多干点脚踏实地的事就挺好,

你看你们实验室野外观测基地施工招标的事,我就常和你弟弟说,

别老想着走捷径,一切按规定来准错不了。”

赵院士抿了一口茶,说道。

“您教诲的是......”钱思远连忙给赵院士陪笑脸。

......

终于,多维时空下的星际物理建模以及异质结构观测研究课题项目申请成功了,

批下来的科研经费也很可观。

钱思远感觉自己已经依稀看到了梦想彼岸的曙光。

当然,对于他今年新招收的三个研究生来说,

自然体会不到导师经年求索与筹划的艰辛。

但是,多年之后,谁又能想到,恰恰是在那时,

人类命运的齿轮已悄然发动......

小说《时间孤岛》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